“三下乡”青年行(四) | 一见“棕”情——棕编技艺传承赋能者
为了丰富孩子们暑期生活,锻炼动手操作的能力,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蒲公英”非遗工作坊于2022年7月9日到达简阳市昊天跆拳道馆、新都棕编艺术中心等地,开展非遗棕编教学“三下乡”社会实践,就棕编文化宣讲、棕编编织技艺等内容展开,让小朋友们亲自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助力棕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提前分工,有序展开
开展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前,“蒲公英”非遗工作坊成员分为了两个小组,一个小组前往新都区进行新繁棕编技艺的学习,向棕编老师学习了棕编底蕴和技法;另一组成员留校学习教学技能,制作ppt等,团队成员做足了前期的准备工作,确保实践课程的顺利开展。
2、正式教学,加深了解
炎炎夏日,支教老师一丝不苟的完成工作,进行棕编宣讲、棕编现场编织,从棕编的历史文化,和其所表达的意义,以及棕编各种作品的制作工艺进行了耐心的讲解和教授。
考虑到学习效果,老师将现场学员分为3个小组,以棕编灯笼进行教学,配合生动有趣的语言多角度的向同学们展示动作。小朋友们都紧跟老师的步伐高效的进行学习。针对对活动内容不熟悉、不熟练的同学,支教老师们进行单独教学,争取让所有同学都能紧跟教学步骤,参与到快乐的教学活动当中。
3、实践成果,完美收官
1个半小时后,学员们经历编织-拆除-编织的循环过程,终于一个个作品浮出水面。本次课程由棕编老师手把手的指导和回顾,以此来确保学员能够体验到到传统棕编的制作乐趣,掌握棕编的基础技艺。在课程结束后,小朋友们向老师发起邀请,希望可以开展更多系列棕编课堂,比如杯垫、昆虫等编织技术,让编制的物品可以成为生活常用物品之一。
在本次棕编支教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通过对棕编文化和制作过程的学习提高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更是对于非遗的一种传承。同样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小朋友们也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丰富了课余生活。实践完成后,队员们对于文化振兴实践战略的理解更加深入,对于传播非遗文化的热情也不断增长。